文獻解讀
文獻解讀|普拉梭菌可通過丁酸鹽-腎臟GPR43軸減輕慢性腎臟疾病
圖1.美國腸道工程和中國慢性腎臟病(CKD)人群數據庫中普拉梭菌的缺失
圖3. 普拉梭菌(FP)可改善慢性腎臟疾病(CKD)小鼠的腎功能障礙和纖維化
作者通過PCR、血漿I-FABP等檢測了小鼠腸通透性,并驗證了普拉梭菌治療對腸道炎癥和通透性具有積極作用。CKD小鼠血漿中fitc -葡聚糖和I-FABP水平升高,這兩種細胞均通過普拉梭菌治療而降低。
作者又通過建立脂多糖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TCM K-1和腎足細胞MPC-5炎癥的體外模型來驗證普拉梭菌是否有抗炎作用。
圖8. 普拉梭菌(FP)通過丁酸- GPR(G蛋白偶聯受體)-43途徑減輕腎臟炎癥
圖9. 普拉梭菌通過GPR43改善CKD小鼠的腎功能異常和炎癥
作者用AAV抑制了GPR-43的表達,并給予丁酸鈉治療。GPR-43的敲除阻斷了CKD小鼠中丁酸介導的BUN和Scr的改善。GPR-43敲低抑制丁酸處理對腎臟纖維化和腎小管損傷的緩解。此外GPR-43敲低阻斷了丁酸鹽處理腎臟中減少的F4/80陽性染色和Mcpt1、Il1b和Il6的mRNA水平。以上研究結果表明,普拉梭菌對腎臟炎癥和功能障礙的保護作用是通過丁酸- GPR-43途徑發揮作用的。(圖10)
圖10. 丁酸酯通過GPR -43改善CKD小鼠的腎功能障礙和炎癥
該項研究證實了普拉梭菌的缺失是西方和東方CKD患者的一個共有特征,與種族無關。此外,研究還發現了普拉梭菌在CKD進展中未被認識的作用,并進一步論證了普拉梭菌衍生的丁酸鹽與GPR43相互作用以及其對CDK有益的作用機制。綜上所述,該項研究闡明了普拉梭菌在恢復腎功能方面的機制作用,并拓展了普拉梭菌作為CKD治療益生菌的前景。